当前位置:
发布时间:2025-04-05 07:09:35
務使霞漿興,方乘泛洛歸。
是每次讀來都讓人捧腹大笑的書,也是我在英國社會的生存聖經,每每發現英國人有什麼費疑猜的行為時我就在書裡面找原因。雅思考再高也聽不懂路人講話、冬天夜裡派對的妹子完全不怕冷 初來乍到的我,對英國的許多人、事、物都備感新奇。
15年前剛到英國念MBA時,選了僅次於牛津大學跟劍橋大學,在英格蘭第三古老的杜倫大學(Durham University)。更難得可貴的是,她是用辣台妹的角度在看英國鄉親,分外親切好懂。學校在如詩如畫的杜倫小鎮上,還有建於1093年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評鑑為世界文化遺產,多次出現在《哈利波特》裡的杜倫大教堂。隨著在英國越住越久,對英國人的了解越來越多,覺得很有參考價值的英國文化書也就越來越少。Photo Credit: AP / 達志影像 嫁給英國老公讀者先生後,在英國已經生活十年的讀者太太,大學念的是政大社會學系,對社會行為的觀察有相當的敏銳度。
還記得一個12月的夜晚,同學們約了去新堡clubbing,北英格蘭的冷讓來自亞熱帶的我直打哆嗦,把所有保暖衣物都穿上身,那股寒風還是可以透過纖維間的縫隙鑽進來。再加上研究所念的是復旦大學新聞所,彙整資料的能力相當強以《聖哥傳》[4]這部作品為例,它的設定就是在現代的日本(何時)、立川市的公寓(何地)、佛陀和耶穌(什麼人)、在度假期間(為什麼)、非常隨心所欲地(以什麼方式)、過著遊手好閒的生活(做什麼)。
為了有朝一日能畫出《灌籃高手》等級的作品 短篇漫畫累積的經驗有助於孕育出長篇漫畫 我們現在能夠在漫畫店看到的單行本,絕大多數都屬於長篇漫畫。創作故事主線時之重點在於,「能夠確實架構出故事」的建構能力。試著對許多短篇漫畫進行摘要工作後,我們可以得知「相對於作品頁數,構成有趣作品的要素數量幾乎都呈一定值」之特徵──漫畫頁數為32頁時,要素數量是13個、24頁時是11個、16頁時則是9個。「起」是故事的開頭,「承」是繼承開頭而往前推進,「轉」是轉變,「合」則是收尾
《國際大風吹》用生動影音帶你穿越國界,每週探討一個最有意思的國際話題。當時的日本正極力走出二戰後的陰影,在1959年爭取到主辦權之後,在短短5年間快速建設東京,最終展現了舉辦世界級賽事的能力。
像這屆東京奧運就蓋了8座全新場館,同時翻修25座現有場館。而新的體育場館,理論上也可以再利用,例如舉辦排球和體操賽事的有明體育館,要變成文化展覽中心。不過在延期1年導致成本暴增之後,這個希望已經打了問號。奧運之所以這麼貴,其實運動相關成本只佔一小部分,最花錢的項目反而跟運動無關,而是興建場館以及改善交通。
事實上,每次申辦的時候,主辦城市都會洋洋灑灑列出各種有形無形的「奧運遺產」。只剩下廠商贊助是唯一確定入袋的營收。如果每一戶都住人,可以形成1萬2000人的社區。不過時間過得很快,一轉眼奧運就要閉幕了。
有學者認為國際奧會要多分擔一些成本,也有人大膽提出,乾脆每次奧運都在同一個地點舉行,用同一批場館和設施,那就不必每次都重新花錢興建啦。東京水上運動中心要向大眾開放使用等等。
例如本來要把舉行划船賽事的礁湖,好好整治一番,但5年後的今天,湖面依然看得到很多垃圾。總之,2020東京奧運,不論哪一方面看起來恐怕都是賠錢貨。
再往前一屆奧運看,2012年倫敦奧運,申辦成功的市長李文斯頓曾經坦言,他想辦奧運並不是為了三星期的精彩賽事,而是為了讓中央政府願意掏錢整頓陳舊不堪的倫敦東區,重新打造基本建設。話又說回來,主辦城市會創造哪些營收呢?主要管道有4種:販賣門票、觀光旅遊、廠商贊助,以及從國際奧會分到的電視權利金。長遠來說的影響力,有待觀察。不過,看看過去幾屆奧運主辦國的「下場」,就知道計畫跟現實,很可能會出現落差。2016年里約奧運,體育活動本身圓滿成功,但大部分城市發展目標卻一直沒有落實。除了讓觀眾留下一個難忘的夏天之外,對於主辦國到底會留下什麼呢?它是一場美麗的煙火秀,還是可以帶來長遠的改變?今天這一集,就要從最近幾屆奧運來看看,奧運的效益,有哪些衡量的方式?主辦國到底是賺還是賠呢? 受疫情拖累,東奧已是史上最貴夏季奧運 衡量效益最簡單的方式,就是把奧運創造出的收入,扣掉舉辦的成本。
換句話說,這些有形遺產,可以解決居住空間,提升運動風氣等等,帶來無形的好處。至於電視轉播權利金,則是絕大部分由國際奧會拿走。
這種用舉辦奧運帶動城市轉型發展的想法,是因為1992年巴塞隆納奧運,成功替當地的老城區帶來新生命,而成為後續主辦國效法的對象,而近幾屆奧運,除了城市轉型升級,更紛紛把環保納入目標。聽起來有點瘋狂,但當我們在螢幕前為選手加油的時候,不要忘了,今年精彩的東京奧運盛事,得靠日本人全民買單。
而9年後的現在,倫敦東區改造了嗎?大部分人認為,市容是美觀了很多,但要重新注入新的活力,需要真人在這裡居住和生活,並不是蓋幾棟新房子就能做到,改變似乎還在路上。不幸的是,在COVID-19疫情衝擊之下,現場幾乎不開放觀眾,海外觀光客也不來,讓門票販售和觀光旅遊收入幾乎歸零。
背後原因很複雜,包括巴西這幾年發生史上最慘經濟危機,還有政治危機,包括總統彈劾案,使得很多奧運支票無法兌現。但不幸的是,《華爾街日報》報導,根據日本政府審計結果,當初申辦的時候,預估會花掉74億美金的東京奧運,實際舉辦成本卻是將近3倍、超過200億美金。英國牛津大學學者研究發現,1960年以來的每一屆奧運,沒有一屆控制在預算內,平均會超支172%之多,在全球各種大型活動中是最離譜的。在奧運史上,僅次於2014年砸下500億美金的俄羅斯索契冬奧,但也已經是史上最貴的夏季奧運會了。
東京都政府將舉辦奧運列為城市長期願景的第一項重要策略,認為替奧運所興建的場館,所整頓的交通運輸系統,在活動閉幕之後,還是可以帶動未來發展,讓東京在成熟中繼續成長,提升城市的永續性。Photo Credit: AP / 達志影像|製圖:關鍵評論網 / 高丞澔 奧運遺產令人嚮往,卻難以保證實現 但舉辦奧運,也不只是為了冷冰冰的錢。
相隔50多年後的今天,歷經經濟泡沫化與311東日本大地震等各種打擊,第二次東京奧運象徵日本振興的希望。為期17天的東京奧運,各國選手在場上全力拼戰,創造一個個難忘的精彩瞬間,也贏得台灣以及全世界觀眾和運動迷的掌聲和感動。
退一步來說,儘管2024巴黎奧運,2028洛杉磯奧運,都已經有城市願意主辦,但容易賠錢的奧運會本身,恐怕也需要一些改變,才能永續發展。例如2016里約奧運,國際奧會就分走7成的轉播權利金
長遠來說的影響力,有待觀察。不幸的是,在COVID-19疫情衝擊之下,現場幾乎不開放觀眾,海外觀光客也不來,讓門票販售和觀光旅遊收入幾乎歸零。背後原因很複雜,包括巴西這幾年發生史上最慘經濟危機,還有政治危機,包括總統彈劾案,使得很多奧運支票無法兌現。總之,2020東京奧運,不論哪一方面看起來恐怕都是賠錢貨。
話又說回來,主辦城市會創造哪些營收呢?主要管道有4種:販賣門票、觀光旅遊、廠商贊助,以及從國際奧會分到的電視權利金。2016年里約奧運,體育活動本身圓滿成功,但大部分城市發展目標卻一直沒有落實。
退一步來說,儘管2024巴黎奧運,2028洛杉磯奧運,都已經有城市願意主辦,但容易賠錢的奧運會本身,恐怕也需要一些改變,才能永續發展。事實上,每次申辦的時候,主辦城市都會洋洋灑灑列出各種有形無形的「奧運遺產」。
不過時間過得很快,一轉眼奧運就要閉幕了。不過,看看過去幾屆奧運主辦國的「下場」,就知道計畫跟現實,很可能會出現落差。
发表评论
留言: